祝缨又说:“还有,县城的肉价涨了五文,米涨了二文,菜也贵了些。”
“啊?”
祝缨道:“还要修路。”
祝缨希望能够将全县的道路、水渠等都翻新一遍,形成一个网络,这样才有利于她的治理。路通了的地方,才是政令能到达的地方。一旦沟通密切了,对方言交流也更有好处。弹压动乱的行动也能更快些。
她迁了几十户大户到县城来居住,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人、仆人等等,能把县城的菜价吃贵不少。
祝缨的计划是,先加宽几条通往产粮、产菜大乡的路,使这些东西可以更便捷地输入到县城里来。一来可以方便平抑物价,二来也可以加强与各乡的沟通。
福禄县又与獠人相近,边界处还有些小摩擦。再者,县里有世仇的村子还有几处,一旦有大规模的械斗,她希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赶到去弹压。
县丞犹豫了一下,道:“只怕,人、人手就有、有些紧张了。”
他看出来了,新县令是一门心思要干出政绩来,但是这样一来人手是容易不足的。他又不敢大声劝,怕惹怒了上官。
祝缨只当没看到县丞为难的表情,道:“所以要有个规划,或两年、或三年,哪怕五年,一点一点地做。”
她来的时候将规划写了下来,都有执行的日期。在京城的时候她跟着王云鹤也下乡看过一些农田水利,王云鹤给她讲了不少东西,其中一条就是不能“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急功近利”。
每当自己着急的时候,她就把写的纸条拿出来看一看,就能压下心里那点躁动,又老老实实不去催逼百姓了。
今冬的水利工程是必须做的,路,就先只修两条,划定水利不错、不需要大修的地方先修路,因为此处冬季一定是劳力充足的。
县丞一看,便说:“下官一定全力以赴。”
祝缨道:“那你先干一件事。”
“但凭大人吩咐。”
“与我一同监督租税。我把逋租除了,叫百姓好喘口气,可不是为了给贪心不足的东西养年猪的!从今而后,他们亏空的每一文钱、每一粒米,都是从我的兜里偷的!贼爪子,就得掐断了!土匪头,就得砍了!沾了我的好处,还想反我,吃饭砸锅的东西我就让他全家再也不用吃饭了!”
县丞打了个寒颤,将身子伏得更低:“大人说的是。”
“你去准备一下吧。”
“是。”
————————
打发走了县丞,祝缨命小吴去把赵翁请来,不要惊动别人。
小吴拿了祝缨的名帖去登门,这样既显郑重,也不会因为方言不好产生误会。
赵翁是第一个接了祝缨帖子的乡绅,心里有点激动又有点忐忑,穿戴整齐,与小吴两个夹杂不清地比划了一阵儿,也没能从小吴这里套出话来,只得坐上匹马,到县衙来拜会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