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就是不行,哪比得上郓王贴心,就知道一天到晚给自己添堵。
看这父子两脸色一个赛一个地不好,行秋急忙道:“殿下,只是将场地布置一番,再修个看台,周围摆些观赛用的桌椅板凳,花不了多少钱的。”
赵楷冷冷哼了一声:“若到时费用花超了又待如何?”
行秋满心无语,花多就花多了呗,比起你老子那些奢侈的喜好,办个运动会才能花多少。
而且,他从前为大宋做了那么多好事,光是多次对天灾的预警,就不知挽救了多少百姓,帮朝廷省了多少钱了。赵桓堂堂太子,见了自己不说感谢一声,反倒因为和老子怄气,把对赵佶的怨气撒在自己头上,就这人品和性格,能讨人喜欢就怪了。
行秋脸上笑容不变:“臣来补上就是。”
赵佶冷哼一声,说道:“此事暂且这么定下来,枕玉,你和郓王全权负责,有什么难处,你找他就行了。”
行秋愣了愣,抬眼看向赵佶,后者不着痕迹地给他使了个眼色。
行秋瞬间会意,这是打的让自己多和赵楷接触接触,看看他是不是下一任天子的主意?
他心里暗笑,口中应下来。
说起运动会,赵佶又想起另一个好玩的,那就是行秋在书里写的阅兵典礼。
大宋当然也有类似的,但已经许多年没有举办过,而且论规模,完全无法和书中的描写相比。
刀切一般的队形,整齐划一绷在一条直线上的姿势,气势恢宏的口号,威武雄壮的王者之师,光是想想这些令人激动的场面,就能让赵佶这个纯粹的艺术分子莫名兴奋。
要不要学着书里那样,也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阅兵礼呢?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赵佶很快又压下。
跟运动会这种玩乐性质的不同,阅兵到底是严肃的事,他目前也没太多兴趣放在这上面。
…
从赵佶那离开的时候,赵楷说要好好跟他商量下运动会的具体章程,又把他叫到了位于宫外的宅子。
比起运动会,赵楷对行秋本人更感兴趣。
十七岁的少年,虽然遗传了父辈的艺术基因,但也是对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幻想和好奇的年纪。
行秋有心和他打好关系,便挑了些往日行侠仗义的趣事说给他听,听得赵楷不住感叹。
“沉水剑?这么说来,国师还是个剑术高手?”他两眼放光地问道,“比得上沉秋大侠吗?”
唔……碰到自己的读者粉丝了。
行秋一点不谦虚地微笑:“王爷,我在塑造沉秋这个角色时,参考的原型就是不才区区在下,他会的,我都会。他不会的,我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