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除了阳陵县那儿建了学宫,同时也应武将们的要求,在霸陵县那儿建了武院,以求后者逐渐发展为西汉版的黄埔军校。
顺带一提,刘瑞在选武院地址时也曾在长陵县与霸陵县间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考虑到大父的谥号是文,所以得在武力上中和一二。
而高祖的一生就是到处跑的一生。
应该说在刘皇叔之前,汉高祖刘邦绝对算是最能跑的皇帝。
因此为了照顾祖宗的“特殊爱好”,刘瑞决定在长陵建个跑马场,务必让三位皇帝死后还能热热闹闹的,不至于同枯藤老树相依为伴。
至于自己的陵墓……
嘶……
鉴于大汉资金紧张,所以刘瑞暂时停了皇陵这种不太实惠的面子|工程,转而在原定的皇陵选址边建了个贸易区,从而给进京的商队一个货物中转处与落脚之处。
毕竟长安室的消费还是太高了。
而且考虑到历史上的茂陵距离汉景帝的阳陵和汉文帝的霸陵太远,不符合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理念,所以刘瑞毫不客气地霸占了汉成帝的昌陵址——没办法,此地的环境实在是太好了。不仅靠着河道,更是卡在霸陵与阳陵间,方便学子闲暇之余来此贡献GDP。
哎!这么好的地方,也不晓得汉成帝那个脑子有坑的为啥最后弃了不用,转而葬在咸阳市前的延陵处。
可能这就是古人与现代人的代沟吧!
…………
“阳陵县的那些承包商里有不少人借了大汉钱庄的钱,记得让铜钱局的审严点,别让他们把大汉钱庄当成自己的私库了。”因为在科举放榜前闲的发慌,所以刘瑞关心起各大陵旁的基建工程。只是这大汉承包商的下限层次不齐,更有想要空手套白狼的混入其中,所以为着保险起见,刘瑞给贷款者分了等级与贷款条件,并且要求官方合作的承包商进行验资与交付押金。
好家伙,搁在后世就是甲方找乙方要钱。
也就是封建社会才会允许这种操作,同时也把居心不良的都挡在门外。
“关于武学院的职位安排,不知陛下可有章程。”前来议事的人里,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田叔在聊完关于放贷的问题后颤巍巍道:“陛下出资修建宫院,故这太学宫与武学院的宫院长非陛下莫属,否则难服悠悠之口与君臣之道。”
太学宫里排得上名号的诸子百家就有十几个,这还不算儒法两家的各种分支与暂时搬去武学院的兵家。
这么做的好处是各派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而不遗余力地掏空家底,祭出包括申培(鲁诗派山头),董仲舒(公羊大儒),胡毋生(公羊大儒),欧阳生(欧阳尚书派大儒),韩婴(韩诗派大儒),辕固生(齐诗派大儒),黄生(黄老大家),田叔(黄老大家),邹兕(阴阳大家),赵岑(墨家巨子)在内的黄金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