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当除岁日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挂两个灯笼,没有灯笼就点蜡烛,这就叫“守崇”。
又有传说,“崇”在听到铜钱碰撞的声音会被吓跑,于是渐渐的,长辈在除岁日当天给孩子一些钱,来保护孩子的行为,就被称为是压祟钱。
最后这一传统到了几千年后,就变成了压岁钱。
阿娇端坐在位置上,一旁的苏文手里捧着一个东西,上面用红布盖着,也不知道是什么。而后阿娇道:“今年除岁,朕亲自给孩子们发压祟钱。”
给孩子们的压祟钱,都是刘彻个人库房里的存款。
一个宦官将一个竹简交给阿娇,阿娇展开竹简后,念道:“卫公主刘玥,赐压祟钱半缗(可以理解为半串钱,就是500个铜板,大约20斤左右)。”
刘玥听到自己的名字,缓缓起身从后面走出来,跪在阿娇面前道:“谢父皇赏赐。”
“平阳侯之子曹襄,赐压祟钱半缗。”
曹襄喜滋滋的站起来,也跪在阿娇面前:“谢舅父赏赐。”
平阳公主嗔怪道:“曹襄,不得无礼。”虽然在训斥,但她的话中却无怪罪之意。
阿娇瞥了平阳公主一眼,开口道:“罢了,这本事团圆宴,阿襄的称呼也不算错。”
接下来阿娇又念了几个名字,对应的几个孩子都从后面站起来,跪在天子面前领赏。
“霍去病,赐压祟钱半缗。”念到霍去病的名字时,阿娇的话音顿了顿。
跟着卫青一起来参加这次宴会的霍去病,在大殿的最后面起身,而后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到了大殿中间,跪下道:“谢陛下赏赐。”
大臣们都知道,陛下是极其喜欢这个霍小郎的,而且每年陛下发压祟钱的时候,也都会给霍去病也发一份。
阿娇最后念到的人,便是刘璃:“建陵长公主,赐压祟钱一斛(一石,约等于120斤铜板。)”
所有人:“??”
刘彻也惊了,这和他之前写的好像不一样啊。
不是,为什么别人只是半串钱,长公主却有一箩筐?陛下这心得偏到长城拐角了吧!
刘璃一开始也没注意到大家惊愕的表情,她学着其他人站起来,走到殿中间,给阿娇跪下:“谢父皇赏赐。”
阿娇仿佛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偏心行为,她非常从容的收起竹简:“等会会有宦者将你们的压祟钱送来,到时候你们一起去领。”反正都是刘彻的钱,多给一点自己的嫡女,难道不应该吗?
孩童们再次感谢天子的赏赐。
阿娇挥手让孩子们都起来,大家纷纷看向门口,见了宦官们将他们的压祟钱捧来了,开心的跑过去准备领取压祟钱。
他们的压祟钱是用小箱子装着的,而刘璃的压祟钱是两个宦官一起抬着送来的。
刘玥看了看自己怀里的抱着的箱子,又看了看父皇赐给刘璃的压祟钱,有些难过的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