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事起(2 / 10)

一句伯父,倒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此时他们不是君臣,而是亲戚。

刘德也因为刘璃的这一声伯父而开心,他连忙在身上找了找,最后找到了一块白玉璧,毫不犹豫的送给了刘璃:“作为伯父初次见面,这块玉璧赠与公主。”

刘璃愣了一下,在阿娇的点头同意下,她双手接过刘德赠送的礼物,还小心翼翼的碰到了刘德的手。

【叮,解锁河间王刘德好感度:80。】

刚见面就有这么多的好感度,想必有阿娇的原因在其中吧。

刘德道:“建陵公主之名已经传遍各地,听闻就连董大儒士都自愧不如,不知伯父能否有机会向公主讨教一二。”

刘璃的笑容僵硬在脸上,鬼知道和董仲舒辩论儒学的时候,她是怎么过来的。

其实刘璃对儒学思想的了解也仅限于以前上学的时候,在书本上了解过的知识。

为了能和董仲舒有效的对话,她连续几日恶补相关书籍,然后结合系统给出的翻译和理解,才成就了如今的名声。

看书学习什么的,真的好累啊。

**

一行人走进明堂内,入眼的风格也都很符合明堂的定位,非常的庄重肃穆。

以往河间王来献书之后,都会和天子在明堂内进行一场关于儒学的问答题,以表达天子对儒学的重视。

其实在刘璃看来,所谓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也不过是后人总结出来的,汉武帝本人也不一定那么尊崇儒术,不然他也不会猜忌刘德。

刘彻会猜忌刘德,不就是因为刘德的学问和盛名已经广传于大汉,让他产生了危机感么?

班固曾经在《汉书》中提过:“汉景十三王,承文之庆。鲁恭馆室、江都轻、赵敬险、中山淫、长沙寂寞、广川无声、胶东不亮、常山骄盈。四国绝祀,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汉景帝的十三个儿子里,鲁王喜欢修建宫殿享乐,江都王轻浮傲慢,赵王阴险狡诈,中山王好色,长沙王无才,广川王无建树,胶东王愚笨,常山王自大。只有河间王刘德伟大贤明,是汉代宗室诸侯王们的楷模。

有这样一个名声如此好的兄弟,就算刘德并无反叛之心,刘彻也得对他有提防。因此刘德献上的书籍和雅乐基本都被收于石渠阁中,并未拿出来教化众人。

刘德也明白了天子的猜忌,从长安回到封地后,便开始了饮酒作乐,最后忧虑成疾命归黄泉。这样的结局,对于这样一心向学的人来说,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由此可见,刘彻是一个多么小心眼的人了。

就凭这位刘德伯父开局给自己80点的好感度,刘璃也不想他在这个时空英年早逝,或许他活着,还能推动大汉的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呢。

如今入了明堂,阿娇吩咐宫人将酒宴呈上来招待刘德:“兄长车途劳顿,今日我们便不谈儒学。如今长安已有不少变化,朕特意命人准备了这些吃食来招待兄长,请兄长一定要好好品尝。”

刘德听罢大为感动,连忙道:“谢陛下赏赐。”

这些都是阿娇前一天让未央宫的厨子来准备的,也是刘璃提出来的菜肴做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