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根本不需要刘璃根据历史来给刘彻提意见。
唯一不妥的点,大概就是在漠北之战后,李广因为在草原上迷路,所率部下寸功为立,他因害怕被天子问责最后自杀了。
刘璃看着刘彻欲言又止,很想开口说这次就不要让李广出征了,毕竟他年纪也大了,留在长安虽然没有功绩,但至少能活命。
不过历史上的汉武帝本来也没准备让李广参加这次的战役,是李广自己偏要出征,请求了刘彻好多次,刘彻这才勉强答应。
这老将军倒是有一腔为国之心,偏偏时运不济呀。
“军政机密,阿璃你回椒房殿去。”刘彻见女儿还一直跟着自己,开口将她赶走。
刘璃撇唇:“诺。”还机密咧,我早就知道你会怎么部署军队了。
不过军政部署确实要越少人知道越好,毕竟是两方交战,双方队伍中都有彼此的奸细叛徒。万一走漏了一点风声,让战事发生变化,刘璃可不想担这个责任。
去年刘璃从交阳县赈灾回来后,就着手安排上林苑的宫人们开始大批量的制作炸药了。如今那一箱箱的炸药都已经整装好,作为战备物资了。
然而,几天后刘彻的人事任命出来的时候,刘璃直接傻眼了。为什么桑迁会被任命为校尉,跟随卫青一起出征?这合理吗?
刘璃第一反应就是去找刘彻问清楚,总感觉他这任命也太儿戏了一点。桑迁看上去是能领兵打仗的人吗?
她气赳赳的从宫外的府邸进了未央宫,却在宣室殿前见到了跪着的李广。她一愣,拉过一旁的宦者问:“李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宦者小声回答:“李将军想领兵出征,但陛下说将军年纪大了,不让他去。李将军已经跪在这里一个时辰了。”
刘璃:“。”这个发展倒是和历史上的差不多。
她有点想过去劝李广放弃这次的出征,但这样的劝诫不就是摆明了不让人去建功立业么?
刘璃知道李广在历史上的结局,所以才想着劝说李广不要去。可李广自己不知道啊,这万一日后大家都有了战功提升了爵位,李广岂不是会怨自己?
真难搞。
苏文恭敬的对刘璃道:“公主,陛下请您进去。”
刘璃点了点头,又远远的看了一眼还跪在殿前的李广,在心里啧了一声,转头走进大殿。
却不想殿内还站着一个人,看着背影似乎有些熟悉。
那人微微转头看了过来,刘璃一怔:“曹襄表兄?”
刘璃有好些年没见到曹襄了,大概就是从刘玥从狱中自杀之后,曹襄也离开了长安,回到了平阳县。如今再见,他的脸上早已褪去曾经的青稚,取而代之的是稳重和坚毅,犹如山岩中茁壮屹立的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