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昨天就回来一趟,跟大姐说明情况后,大姐也意识到存在问题,当初考虑不周。
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几人商量一番,将这事交给教育部主管,今后冉秋叶她们只管教学就行,其他事情,不需要操心。
看着阎阜贵扭捏为难的神情,冉秋叶更加确认这事。
“没事,您直说就行。”
阎阜贵听了一咬牙,认真的说着,“冉老师,那个,我听说你们到学校需要老师,还要给工资。”
“我,我就是想问问,您看,我这样的,可以去不?”
冉秋叶点点头,“阎老师,我也不瞒您。”
“最近很多人找过我,有亲戚关系的,有同学关系的,还有上级领导的。”
“说实在的,我也是很为难。以前需要老师的时候,没有人去,急得不行。”
“但现在,去的人太多了,我们也没那么多岗位,更苦恼。”
阎阜贵听了脸一红,这话就是说他们‘趋炎附势’了。
但事实不就是如此吗?
人,谁不是趋利避害啊。
他们学校现在闹腾的厉害,听说还要搞忆苦思甜活动,更有人因为‘政策’要去乡下学习。
他打听了,就是白天去地里面干活学习,晚上给人上课学习。
这叫互相学习。
但他快要五十的老人了,哪经得起这番折腾啊。
所以就将主意打到冉秋叶身上,希望能够进入乡村学校,起码工作体面,不用下地了。
可现在听冉秋叶这样说,心里是咯噔一下。
“冉老师,我,我这也是没办法了啊。”
“你看这全家老小,都靠我一个人,这要是没了这份工作,全家人可得喝西北风啊。”
冉秋叶却是摇头,阎阜贵家情况虽然不说好,但也不是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