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嵘并不知道叶云逸放不下,跟在她后面,反而是一门心思找吴三花对峙。她先回了姚家,但姚家除了姚五妹,其他人都不在。
厨房里土灶倒是已经生了火,上面铁锅里煮着红薯米粥,姚五妹蹲在灶台旁边看着火。以姚五妹的年龄烧火还行,煮饭就太勉强了。姚嵘一面迅速的搅了搅锅,看水放的太少,又给加了点水,一面问姚五妹道,“是你自己做的饭吗?”姚五妹摇了摇头,声音细细的,“不是我,是娘刚刚回来了一趟,把红薯和米放到锅里,加了点水,然后就出去了。”“你知道她去哪里了吗?”姚嵘心里虽然满腔怒火,但对姚五妹还是压着语气的。
“好像说是生了气,去村口找人说话散心去了。”
"好,在村口更好。"
姚嵘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转身就要走。
没想到姚五妹突然叫住了她,声音依旧小小的。
“姐,你别跟娘闹,闹不过的。”
听到姚五妹的话,姚嵘顿了顿,但没说话。闹的过闹不过,还是得闹过了才知道。不闹?就这么忍气吞声了吗?姚二妮倒是忍气吞声了一辈子,又落下过什么好?
再说,多少家务事,越是拦着瞒着,捂在家里,越是没有个正义是非,到时候一句都是一家人,天大的委屈都遮掩了,你不退让就是不顾念亲情,别人好处占尽还是个顾念亲情的。姚嵘当然不是仅凭着一腔怒气做事,今天她把这事给闹开了,姚大军夫妻两个再怎么过分,也要有些顾虑,尤其姚大军,觉得自个儿是初中生,平日在外面很会装些文化人的脸面。姚嵘这会兒怒气确实没刚剛那么足了,人么,情緒上来是 回事,理智占主导又是 回事了,她这会儿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吵架才能让自己占据上风。只不过,姚五妹的这一句话让姚嵘又有点上火.她压着火气往外走,没多会儿就走到了村口。
小铜山村的村口有几棵大榕树,如今天气证是不凉不热的时候,天色也还算亮,正是纳凉休闲的好时候。别说村子里的媳妇婆婆们,老少爷们也有不少在那里坐着吹牛侃大山,还有些孩子正在围着树跑来跑去。
咋一看,完全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山居田园画儿。
吴三花虽然之前和金媒婆吵了一架,但这会儿已经跟人闲扯了半天,情绪早就好起来了,看见姚二妮来,她先是瞪起眼睛。“你怎么没在家做饭?”话说完了,她又想着不对,忙换了副笑脸。
“哎哟,是娘忘了,你这病了刚好,身子还弱着呢,锅我让你妹妹照看着呢,快过来坐着歇歇。”吴三花笑的很是灿烂,一半是装的,一半是想起来快要到手的二百块和好几百斤粮食。她这两天和吴大军商量好了,先对二丫头好点儿,回头好哄着姚二妮答应那门婚事。
本来倒也不用那么费事,但吴俊华毕竟是他娘家那边的远亲,吴家村也不远,保不齐姚二妮就听过吴俊华的名声。
姚 妮要是没听过吴俊华的名声倒是好办,若是听过了心里可能不乐意,他们这几日对这个二女儿好些,到时候自己再劝她为家里忍让牺牲下,这婚事就成了。
吴家那边多阔啊,人家也不挑嫁妆,不挑长相,就想给儿子找个能干的。金媒婆可是说了,吴家彩礼给 百九十九块钱,三百斤粮,还许诺了等日后墨轩读完初中,吴家想辦法给安排招工,吃国库粮。吴三花这要不是想着,彩礼这种事能要多少是多少,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早就答应了金媒婆了。想到那一百九十九块钱,三百斤粮食,吴三花就心热,对着姚嵘笑的更亲切了。
若是之前,姚嵘还觉得满头雾水,一会儿觉得也许只是把人想的太坏了,一会儿又觉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现在她心里也清楚了,吴三花和姚大军两口子就是典型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因此姚嵘深吸了一口气,大声的质问道。
"你们是不是瞒着我跟我说亲了?!"
听见姚嵘这么直接了当的问出口,吴三花 愣,脸变了变,然后还是笑了:“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没有的事,你这生病了才好,怎么会给你说亲?倒是你,这么大庭广众之下说这个,怎么就不害臊?”的确,姚嵘这么突然的大声质问,周围原本正在闲谈的村里的男男女女都看了过来。
别管啥时候,爱八卦爱看热闹都是人的天性,这个年代大家娱乐活动又少,这没一分钟,就围了一小圈人。
姚嵘倒是无所谓,这本来就是她计划内的,吴三花的脸色可不好看了。
"去去去,你们看啥热闹呢,我们自己家的事,用不着你们管。"
吴三花不想让人掺合,但马上就有人笑道,“哎呦,都是乡里乡亲的,有啥热不热闹的,都是关心你们。二妮,你说说到底咋回事?”
大家伙儿也看的分明,姚嵘这怒气冲冲的来了,肯定更想让大家评评理,不然等吴三花回家再说不就行了?
姚嵘还没来记得开口呢,没想到吴三花先抢先了一步,拍着巴掌嚎起来,“你说啊!当着这群乡亲们说啊。我这是造了什么孽了,好好的自己亲女儿就来败坏我名声了。我要是那种不把女儿当回事的,
先头能把二丫头送去镇卫生所,还花了二十块钱?"
不得不说,吴三花其实深谙在大庭广众之下吵架的精髓,首先先声夺人,抢占制高点,然后一哭二闹三上吊,做出委屈的样子。
吴三花嘴上说是让姚嵘说,自己连哭带嚎的,哪有姚嵘开口的地儿L?这要是换了原主姚 妮,只怕早就后悔自己败坏了亲妈的名声,然后觉得自己亲妈送自己去医院还花了不少钱,自己还闹事,太不孝了!
姚嵘当然不会被这一套打倒,但她这会儿抓到了另一个重点。
姚嵘之前就很奇怪,明明前一世姚大军夫妻俩明明为了让姚妮为家里付出,拒绝了很多条件还不错的说亲的。怎么这一世,她才穿过来几天,吴三花姚大军就急急的想把自己嫁出去2要说这两口子要
发现自己是穿的,那绝不可能,至少吴三花不是能藏住事的。
这会儿听到吴三花说花了二十块钱,她突然福至心灵明白过来了。
上辈子的姚 妮或许在这个时间节点也生过病,但肯定没去镇卫生所,所以也没花什么钱。但姚嵘穿过来后,闹着去镇卫生所检查,这个钱是姚嵘直接和姚长东沟通后,大队暂时垫付的,吴三花没法阻拦。
感情这是花钱花心疼了,或者更甚 点,他们是怕姚二妮死了,白养了姚二妮这么十几年快二十年。至少,在姚嵘穿过来的这几天,吴三花没少在嘴上说养了个赔钱货,白吃了他们那么年粮食之类的话。
要说起来,吴三花姚大军这对当父母的感觉也没错,姚 妮确实死了,他们想要的回报是注定得不到了。他们把女儿当做赚钱干活的机器,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何其讽刺的一件事。
姚嵘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姚二妮为什么那么坚决的离开。虽然她不完全认同姚二妮的放弃,但也彻底的理解了她。
不过她心里被这种悲哀充斥,怒气倒是消散了不少。
她沉默了一下,才看着还在哭嚎的吴三花,平静的道:“别装了,我之前遇到了号称我表舅妈的那个姓金的,她让我劝劝你,都给了两百块钱,彩礼给三百斤粮食不少了,非要五百斤粮食实在太贪心。”
姚嵘这话一出,这会儿看热闹的大嫂子小婶子舆论一片哗然,“五百斤粮食?哪家那么大方?”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家娶亲的彩礼嫁妆的能瞒了别人?
村里大队长姚长东娶大儿媳妇的时候最风光,彩礼是二百斤粮食,四只鸡,四条鱼,两条猪腿,一个猪头,那可是头一份的。彩礼高,新媳妇娘家陪嫁的也好,两个大衣柜,一个大方桌,四把椅子,全
套的铺盖,锅碗瓢勺暖水瓶都有。
至于村里其他人,那就逊色的多了,这年头大家伙都穷,彼此嫁娶也就走个过场,彩礼给的不多,娘家也只陪嫁床被子的才是大多数。
也有人被这五百斤粮食给震倒了,再看看怒气冲冲的姚嵘,倒向正在哭嚎的吴三花,颇有些不解的问道,“介绍的人家条件好,这不是个好事嘛。”
姚嵘冷笑了两声,“那也得人家条件真的好,吴家村的吴俊华,我不信你们没听说过!嫁过去那不是嫁男人,是当长工吧。”
小铜山村和吴家村不是很远,没听说过吴俊华的人不少,但听说吴俊华的人也不少。马上有听过吴俊华大名的朝其他人科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