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大明皇朝的逆袭,崇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金陵西城,长江边上的大码头边上,最近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军营。
身着皇室传承极品灵兵套装的崇祯,正在军营中占地数万亩的大校场上,进行阅军视察。
“吾皇威武!”
“大明昭昭,日月不落!”……
足足三百万完成了重组的大明官兵,列着一个个军阵,依次从主席台前方走过,士气高昂。
这是卢象升与孙传庭、黄得功三人,分别统领百万的朝廷新军。
他们三人在两月前,带领各自手下的将士们,从江北及时撤退到了江南,然后奉旨进行精兵战略重组。
没有办法,崇祯皇帝虽然近期一直在进行抄家灭族行动,获得了海量的钱粮物资。
但是数百万大军将士长年累月的军需消耗,耗费的钱粮物资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是要持久供给的那种,可不是一次性消耗。
即便是以占据了整个北方大地的李定国,有着近乎无穷无尽的资源,更有着政通人和的军部统筹,将办事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也无法供养上千万常规主力战兵。
哪怕是李定国的复兴军,如今也只能采用精兵模式,能够极限供养的正规军,拢共七百五十万人。
其中陆军十二大军团,每个军团五十万人,一共六百万武者战兵。
刚刚完成重组的海军,一共五大舰队,每支舰队三十万战兵。
如今复兴军占据的地盘,比起崇祯真正掌控的地盘,何止十倍?
而且复兴军之中,政通人和,近千亿民众团结一心,方方面面都不是别的势力能够相提并论的。
饶是如此,李定国也养不起千万战兵武者,正规军队的总人数只有七百五十万。
撤退回到江南地区的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所部,各自带回来了两百万左右的武者战兵与数百万军属。
加上金陵城被崇祯清理干净后,整合的百万武者战兵,他手下的兵力达到了七百万!
以区区的半省之地,想要长久的正常养活七百万战兵,别说崇祯皇帝做不到,哪怕是李定国也不可能做到。
裁军。
这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这也符合当今环境下,各方势力不约而同采用的精兵之策。
复兴军已经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精兵之策,才是获胜的关键。
自从复兴军组建后迅速崛起以来,几乎所有的战役之中,都是以少胜多。
而且不仅仅是获胜那么简单,每一次都是大胜。
包括不可一世的后金一族,面对复兴军一直都在惨败,甚至丢掉了辽东老巢,导致大清皇朝解体,国运黑龙被灭!
有着复兴军珠玉在前,只要各方势力的眼睛不瞎,就会清楚的知道,复兴军获胜的关键是什么。
毫无疑问,有着精良的军备以及令行禁止的精锐将士为基础,才能够做到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
说东施效颦也好,说效仿复兴军也罢,在巨大的压力下,即便此时手头掌控了海量钱财物资的崇祯皇帝,也只能进行大规模裁军重整,组建合乎当今战争模式要求的精锐大军。
经过崇祯皇帝与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周遇吉等人的共同努力,耗时三月时间,总算是初步完成了这轮声势浩大的裁军重组工作。
原有的七百万战兵将士,被裁掉了三百万,只剩下了如今的四百万人。
裁撤掉的三百万武者战兵,已经退居二线部队,成为了江南各地城镇中的城卫军,负责镇压地方,稳定民生秩序。
卢象升、孙传庭、黄得功、周遇吉四人,如今各自统领一支百万人的新军兵团。
“陛下。”
阅兵台上,站在崇祯身边的王承恩,看着前方士气高昂的三百万行军将士,兴奋得满脸通红的说道,“如今重组完成的新军将士,虽然人数少了近半,但比起以前来,战斗力估计要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