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姑娘在贫穷落后的村里长大,想要学习都得走一个小时的山路。
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她就可能无法去上学。
而第一个场景,要将恶劣的地方展现出来,然后写小姑娘在逆境中,也学习的景象。
她为了读书,不惜一天走上两个小时的路。
哪怕是下大雨,披着件雨衣,也要护着书本,小心翼翼地去学校。
至于第二个场景。
则切换到小姑娘长大后的场景,也就是锦梨出场。
场景一开头,就是她从城市里的大学毕业后,在公交站的站台处,安静地捧着本书看。
而在她旁边,有一个大大的行李箱。
行李箱非常重。
公交车来了,有好心人帮她提了下行李箱,好奇地问:“好重啊,里头装的是什么?”
锦梨温柔地回答:“是书。”
毕业后,她毅然选择离开城市,而是返回从小养育她的村庄。
在见识过城市的繁华后,她最终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教书育人。
如同小时候,老师努力鼓励她们好好学习,长大后出去外面,看看这个世界一样。
她长大后,看过了世界的一角,也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老师。
剧本里的女主角,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村庄的生活很平静,但也不平静。
她同样遭遇到了很多麻烦,也遇上了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
小的时候,是老师抓住她年幼的手,拉着她走下去。
而长大后,她成为了老师,变成抓住另一个年幼的小手,拉着她们……
走下去。
……
“老师!”
在短片的最后,画外音传来小女孩一声清澈的“老师”,引得锦梨不由回眸。
锦梨看见小女孩,就仿佛看见小时候的自己。
她的眼睛里饱含泪水,仿佛散发着温暖的微光,大声地回应:
“诶!老师来了!”
“卡!”钟导喊了声。
历时两天,公益慈善短片的拍摄,正式结束!
锦梨从拍戏的状态中脱离出来,问:“钟导,那个前来拍戏的小女孩呢,你们要什么时候拍她的戏份?”
锦梨的这部短片,拍摄进度比其他短片要快。
因为她并不是作为完全主角。
在短片的上半部分,饰演女主角小时候的小演员,占据了更多的戏份。
小演员还在上学,没有就位,所以先把锦梨的部分拍完。
钟导道:“她得后天才能到,你想见见她吗?”
锦梨很遗憾地说:“我想见见她,但我后天有通告,恐怕见不到。”
钟导笑了:“这个小演员是我上次拍《城市漂流日记》物色到的,她所在的村子交通比较闭塞,上学起码要走一个小时。
我的这部短片,有很大程度取材于小女孩本身的经历,如果你没空过来,可以给她打个视频电话。
我昨天才跟她通话过,提起了你,她说她认识你,喜欢听你们粉色少女的歌,也想跟你见面。”
锦梨大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