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未来汽车微型车
由于四人专家组现在就谢宜华在国内,就变成了他带头。
不过有完善的资料图,他这个工艺和材料的专家倒也应付的过来。
他带领的团队是梦大和陆南工大未去捷克的人,还有江南厂的工程师们,以及东方摩托车厂已经磨炼出来的铸造团队帮忙。
目前发动机的试制还算顺利。
其实汽车的四大线中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线才是上下依存关系的流水线,开动起来就不能随便停,不过目前江南厂的这生产线,都是半自动化的,倒是没有这么讲究。
加藤门东提议可以对焊接和涂装线进行部分升级,可以适应奥拓升级车型的生产。
焊接线国可以选择国内或者捷克的,涂装线自然是海可姆自己的。
“谢教授,我们的车啥时候能够恢复生产?“陈咨问道。
“发动机试制大概还需要差不多半个月,其它的生产线其实可以开动,目前我们有重城过来的发动机存货300台左右,变速箱目前可以采购,自己产估计还得一段时间。”
“刚刚好可以把这些新的生产线都试用一下,反正我们的流水线也不是一体化的,可以单独停止。”
“也就是说快的话20天内我们可以看到新车下线是吧!”
“嗯!差不多,毕竟我们只是重新组织生产,虽然调整优化了管理组织和生产线,熟悉起来还是很快的。”
“重点是我们生产出来卖不卖的的出去,我觉得这倒是陈董你现在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哦!这话怎么说?”陈咨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就是打酱油的王磊也好奇的看过来。
谢宜华道:“据我所知,江南厂以往的车做的实在是不怎么样,客户口碑不大好,具体情况估计您得问问胡总。”
陈咨恍然,确实从这段时间搜集的消息来看,江南厂产的奥拓真是全身都是病,冲压技术不过关导致车的缝隙可以放进去一根手指,装配技术也不过关,导致两台车的差异巨大。
还有采购的配件很多都是低成本的,漏水是常事,动不动就到处异响,到处掉小零件。
在这卖方市场的年代,都有大批产品滞销,可见其口碑真差到哪一步了。
否则在这小轿车不愁卖的时代,也走不到生存困难半死不活的状态,总算整体框架究竟是日本产品的底子,大件都还过得去,这才勉强有点销量。
就是后来不知道江南厂怎么活下来了,他的产品也一直不咋滴,否则不会最后沦落到生产全国最便宜车,卖价3万的带轮子的沙发这样的奇葩产品。
想到这里,陈咨坐不住了,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获得了奥拓的技术后,一直没有决定到底用啥品牌做这微型车。
直接用‘未来’做品牌肯定是不合适的,这是陈咨预定的全系列主力品牌,肯定会延伸道中高端产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