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我们农大参与研发了高产平菇母种,抗杂菌污染能力强,生长周期短,采用了新式的菌袋和熟料栽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产量。
多少同学都盯着呢,明年开春都得一窝蜂的种蘑菇,我还怎么拔头筹?”周青禾瞅了一眼李家摊位,“我就想借块地做平菇栽培试验,年前就能拿到观测数据,到时候谁能跟我比?”
“周青禾,咱能改改这要强的性子不?”
“改不了了,这辈子也改不了了。要是改了?那还是我周青禾嘛。”
孙涛叹息一声,“我记得你们学校不是有个暖棚吗?”
“没错,是有个宝贝疙瘩。那屁大点的地,你知道多少人排队吗?我们老师还排不上号?我去那凑什么热闹。没戏。你不是跟李家关系熟吗?帮我说说。”
孙涛有些为难,“先不说人家带不带你去。就算带你去看,人家黄瓜种的好好的,正是赚钱的时候,凭什么让你在暖棚里种蘑菇?”
“嘿,黄瓜能赚钱,我的蘑菇就不卖钱了?那是和农科院一起研发的新品种,产量高、病害少、生长周期短,蘑菇还方便运输,不见得就比黄瓜少卖钱。我只要记录蘑菇数据,种出来的蘑菇都给他们。
我都来了,帮我问问成不?左右是一句话的事。”
孙涛想了想,“这样,你先去管理处等消息。如果成的话,我请人家中午一起吃饭。如果不成,你趁早回家歇着。”
周青禾拍着胸口,“没问题,中午我请客。”
孙涛说道,“用不着,今儿个我请客。你要请客,下次再说。”
“成吧,不跟你磨叽。去我妈办公室等你,不管成不成,记得给我个信。”
“知道了。”
“大妈,您忙着,我先走了。”周青禾打了一声招呼,径直去了管理处。
孙涛有些无奈,他觉得这事不靠谱,但作为周青禾的好哥们,又不能不帮忙。
瞧着老李不忙了,他走过去说道,“李叔,我李哥今天没来?”
“来了,去办点事,一会就过来。”
“那成,我先出去送货。中午我请您和李哥吃饭。”孙涛说完,骑着三轮车走了。
临近中午,李哲和表哥王建军返回崇文门菜市场,一路上,王建军都显得很兴奋,“嘿,老弟,以后咱就给全聚德送菜了。这在咱村也算是头一份。”
“这算啥,等过几天不忙了,拉上我舅咱去吃一顿。”
“那感情好。”两人回到崇文门菜市场南口,刚好碰到同样送货回来的孙涛。
孙涛停下三轮车,“诶,李哥,巧了,我正要找您呢。”
“咋啦?有啥事?”李哲将自行车停在路边,这个地方宽敞,反倒比菜市场里面更适合说话。
“两件事,第一件事儿,中午我想请您和李叔吃饭。
第二件事,我有个朋友想见见您。”
“见我干啥?”
“我那朋友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昨个我给她家送了二斤黄瓜尝鲜。结果,她今儿个早上就来找我。说想见见种黄瓜的人,交流一些种植经验。
您要觉得合适,我就去管理处叫她,咱一块吃个饭。
您要觉得不合适,咱就不带她了。”
孙涛这番话信息量有些大,李哲得好好琢磨。
这年头大学生金贵,上的还是农业大学,人才啊,李哲还真挺想认识的。
后半句话,李哲听出其他意思,孙涛的朋友为啥会在市场管理处等?
李哲开门见山,“涛子,你这个朋友啥来头?”
“我们打小就认识,那时候我爹妈在菜市场卖菜,她妈是菜市场管理员,我俩就在菜市场玩,您要不乐意,我直接拒绝她。”
“她妈在管理处做啥?”
“她妈是咱管理处的韩主任。”
李哲笑笑,“这年头能上大学的都是人才,我还真想认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