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215.第215章 朕不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5.第215章 朕不服(2 / 3)

而且,两人也相信陛下是同一个看法,毕竟陛下能定天下靠的不仅是对于战机无出其右的把握,更重要的还是他麾下有敢死之师。

咱汉也不是没见过昏君,但真没见过这么豪横的昏君!

这个兵马数字有零有整,可见是实打实的十八万兵力!

若无后勤之虞,这安禄山都够一人横扫他们孙曹刘三方平乱世了!

但说实话,这个阻止已经太晚了,从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开始,后面的事情早已注定。

经此一事,安禄山靠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事总结出来了京城的处世之道:皇帝就是天!

随即张飞瞧着刘备道:

“俺倒是想起来最适合用来劝这玄宗的一句话了。”

现实远比小说精彩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现实永远不讲逻辑,就像李隆基早期光明正大抢儿媳一般,我问心无愧啊。

侯君集就不太客气了:

“从未有听言逃军而不斩,兵败而不责。”

被这个子孙随手丢掉的军中法度与军规威望,是由他李世民亲手打天下时辛辛苦苦定下来的,积攒出来的。

最终李世民也只能捏着拳头,无奈长叹一句:

“好一个崽卖爷田不心疼。”

关于安禄山拍唐玄宗马屁的记载可以说不胜枚举:

比如入朝拜皇帝而不拜太子,被人提醒说只知天子不知太子,惹得李隆基哈哈大笑,说太子便是自己百年后接替天子之位的人,安禄山能当场哭出来,一边哭一边说您这样的天子怎么可能会死呢?

比如认小了自己十六岁的杨玉环为干娘,并且每次入宫先拜杨玉环,并振振有词说胡人习俗都是先拜母亲,李隆基觉得他天真率直。

李世民怔怔看着光幕中的画面,看着那个胡人打扮的人拍着肚皮跳舞,而上首一个极尽奢华的帝王笑哈哈看的很开心。

不过……刘备看了看孔明,相较于孔明,不知如何?

孔明一无所觉,只是看着这王衍与石勒的典故感觉脑仁疼:

厅内众人顿时大笑。

喜怒不形于色的赵云也满脸惊色,也是被这个数字吓到了。

“多?多少?”张飞直接蹦了起来:

“如此兵力,只消给俺一半,俺老张不能活捉曹贼,提头来见!”

“这张守珪,当同斩!”

751年,安禄山开口要河朔三镇的最后一个河东节度使之位,李隆基应允。

毕竟,不管换谁手握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都必然会发出三段感叹:

臣看这皇位坐着还挺舒服的。

作为对比,十年过去,安思顺此时依然还是洮州刺史。】

想象一下一个肚子能垂到膝盖的中年胖子,被一群后宫嫔妃围住叫“禄”儿给过生日,只能说某种意义上,不愧是盛唐。

随后才擦了擦不存在的口水感叹:

赵匡胤:藩镇之乱自此而始,仙君授机宜,朕当自省。

“天子权柄,私授于人。”

他法正可是向来嘴上不饶人:“如今方知,后世为何恨其晚死。”

法正明白军师的意思:这军功制度谁破坏的?唐玄宗自己呗。

742年,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仅用十年完成升迁,速度之快让人咂舌。

不过其他人暂时更惊讶的还是光幕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