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太上皇
虽然是武将,但侯君集至今为止顶多只能算是幕僚参军,领大军作战的经历目前还是零。
而当他假设自己就是哥舒翰的时候就悲哀的发现:无论怎么选择,最终似乎都逃不过死路一条。
生路唯有一条:引兵出关时那崔乾佑跪在道路一旁,献上自己的脑袋。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到了这时候,侯君集才忽然发现:
“还是大家好啊。”
少时入秦王府到现在,他堪称是顺风顺水。
从没有遇到过这种主上猜忌,同僚构陷的死局。
而且换个角度看,后来那灭高昌国之功也算是陛下赏给自己的。
“可怜八万戍边男儿,皆葬身于此。”
玄宗在陈玄礼的保护下去往成都,李亨则在自己亲兵的护送下一路西行,最终在灵武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但对他们甘露殿一干人等,不过才过去四年而已。
其他人不过屏息凝神,等待陛下反应来判断如何行事。
为什么不知会百官与百姓?盖望以此拖延叛军脚步罢了。
因此几乎是可以猜测,玄宗从见面起应该就已经在考虑怎么杀掉杨国忠了。
只不过这条路注定会充满血腥罢了。
“这长安应该要第一时间收复的吧?”
更重要的,这是大唐第一次国都陷落,意义重大。
少时即参与政变,而且后来这太平公主政变夺位失败,说不得也是败于玄宗。
不过摇摇晃晃的身形很快便被一双充满力量的手扶住。
李世民对此一无所觉,三个踵息压下心中翻腾的烈火,只能告诉自己:
“大唐血不流干,此战难休。”
沉默与静寂是现在甘露殿的主旋律。
“而这般内部争端反为人所趁,可遇不可求。”
【即使有了长安的回血,但此时若论天下兵力,叛军依然还是处于劣势的。
“至少,能收复长安……”李世民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
“汉胡同效力于唐之盛景不复现。”
延秋门是禁苑的西门,大半夜还在这里“巧遇”玄宗,只能说明杨国忠也对自己处境清楚得很,早就买通了宫人,时时刻刻盯着这个保命稻草呢。
长安充足的人口、钱粮给叛军大大的回了一口血。
李世民想不明白。
这里的信息有两个,首先玄宗那时候只想逃,安禄山自东而来,他便要往西,就这么简单,至于去哪儿?莫知所指,不知道。
玄宗从长安跑走之后的第二天,在长安当清闲侍郎的房琯一觉起来发现皇帝不见了。
而在另一边,安史之乱另一个重要转折点,马嵬坡兵变,来了。
不过另一方面,李世民则也确认了这玄宗年轻时似乎确实不简单。
这样算来即使这位“高宗皇帝”要耍点什么手段,至少也要等上十几年。
说着张飞还跟孔明请教:
“大家,现在补之,尚犹不晚。”
毕竟参考吕后,那女帝登基和退位若是没有政变相随,孔明打死不信。
……
成都府衙诸人心下一惊。
而魏征已经脸色发白,身形都有点摇摇欲坠,脸上都有汗水在淌下来了。
当然不晚,李世民心中再明白不过,这也是数日前邀皇子皇女们一起过除岁的原因所在。
就如曹氏效王莽,司马氏又效仿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