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2 / 4)

谁为荼毒?后世没有明说,但李世民有自己对于兵权的看法。

只可惜这英虽不明地理,但应当离的颇远。

“唐之尊立,唯赖此辈,武烈磅礴之心,凛冽万古。”

小日子与我们之间有着同样的国仇家恨。

《祭侄文稿》见证了一千多年前的一段国仇家恨,如此重逾泰山的至宝却被夷州几个别有用心者主动送到小日子展览。

张松对此感慨颇深,拿起面前的一叠纸用手指拨了一下,感受着手感道:

“若非主公入益州,我等何从得知好纸之便利?恐还为竹木简牍之累。”

虽然早就知道京城有一位写字很好看的大家蔡邕,但对于绝大多数只能用用得起简牍,咬咬牙才能用得起绢的人来说,买不晕墨的左伯纸练书法?多多少少有点奢侈了。

长孙无忌跳了出来。

不过随即法正想起来一件事,道:

“唯望我唐,少一些如此枉死之忠烈。”

“夷州……”李靖坐的位置离地图颇近,伸手便能触碰到:

“这历代书法之变,看来亦暗含科学之道。”

“陛下欲扬海军,当取夷州珠崖。”

毕竟这张议潮自出生起,安西就已经被吐蕃占据。

颜公自己定然无法想到,时隔千年,他的祭文还能见证卖国贼的丑恶嘴脸。

众人首先回头去看他们的陛下。

“若是有生之年再能复西域,除倭患,则亮此生无憾矣。”

杜如晦则是另一个看法:

“这封常清,应称得上后世那文山公所说的正气之臣。”

至去岁冬,将作监的中校署增设一位中校令,下辖二丞十监作,掌供海师诸事。

“大家爱惜国宝,当受赞誉!”

但,卢浮宫不会把《蒙娜丽莎》外借,埃及不会将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外送。

在这封绝笔奏章中,封常清简单回顾了平叛的战役,不甩锅,主动揽责,表示自己被杀是应该的。

又过了千年之后,十九世纪初莫高窟遭难,大批文物外流。

“这对师生,都是好汉子!”

而且文物上有个说法,纸寿千年,绢本折半。

……

一时不察,竟被庞统捷足先登?

“这玄宗能将时局败坏至此,实乃惊人。”

刘备拍拍孔明的手背,感慨道:

“此乃备立身之本,亦乃后辈偏爱之本,不敢忘也。”

失一元老,贻朝廷羞。

“这后世,写字还怪好看。”

并道:“书体非亮所长也。”

糜竺笑眯眯:

“纸乃佐世之物,能兴文,能利民,能开民智,能造社稷,亦能灭敌讨贼,后世之赞誉,名副其实。”

《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考虑到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据说被二凤带到了棺材里,那说《祭侄文稿》是存世的第一行书也未尝不可。

由此李世民反而有点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了:

一千多年前的纸质祭文,展一次伤一次,看一次少一次。

“若无朕之爱惜,宝帖或丧于战火,辱没于贼人之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