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李波头疼的一点,就是连训练器材都买不到。
无奈之下,他只好在网上找资料,然后自己画设计图,找人去加工。
他就这样开始了敏捷犬运动。
那时的他是孤独的,因为没人跟他一起玩。
直到他慢慢摸索出了一点名堂,才逐渐有人被这项运动所吸引,慢慢地加入了他的队伍。
宋承志就是最早加入的人之一。
可就算有人一起玩了,也还是不能尽兴。
这本来就是一项速度与激情的运动,没有比赛怎能过瘾?
可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想组织正规的比赛真的很难。
玩的人就那么一点点,很多狗甚至还不能完整地跑完一个赛道,这比赛怎么组织?
因此,当时那批人只能偶尔凑到一起,不正规地比一比。
一直到2006年,李波等人终于看到了曙光。
在那一年,CKA成立了,并且和FCI签署了合作协议,将把FCI的一整套东西引入国内,这其中就包括敏捷犬比赛。
李波大喜,他立即就组织了一个敏捷犬爱好者俱乐部,开始邀请更多的人加入这项运动,准备迎接国内敏捷犬比赛的到来。
这个俱乐部,就是中国敏捷犬运动联盟的前身。
2007年,CKA在北京举办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敏捷犬冠军展,李波等人终于有机会直接接触到这项赛事,国内的敏捷犬比赛也艰难地起步了。
这么多年过去,他一直在为发展国内敏捷犬运动而努力。
可因为CKA的存在,也因为国内的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他从没有过自己去组织另外的比赛、成立另外的协会的想法,只是围绕着FCI的比赛在努力。
然后又过了几年,USDAA的比赛也开始进入中国,比赛的机会多了,中国的敏捷犬运动慢慢也能参加国际比赛了,他就更是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这就是思维惯性,也叫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