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大唐昏君> 第二百三十一章 败家子赐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一章 败家子赐婚(2 / 5)

朱友能再次起身:“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然后就是沉默,看得出,李柷极力在寻找他二人之前朋友间的那种感觉,可一切抵不过现实的徒劳。

气氛有些尴尬,面对帝王威严,朱友能感觉被压的有些透不过气:“陛下,眼下洛阳城红薯大丰收,咱们又赚了不少。”

咱们,终于二人关系又缓和了些,李柷跟着笑了笑:“好好,现在咱们账上有多少钱了?”

二人做的生意覆盖甚广,各种行业都有,朱友能如实回答:“现钱流不太多,大都搞了投资。陛下又让臣拿出大部分投了钢铁厂上去了,留在开元柜坊的现钱大概还有八九百万两的样子吧。”

银钱改制的效果不错,白银已经渐渐开始成为市面上的大额主流货币。

一是携带方面,二是价值高,现在商人几乎都是用白银做交易。

整个朝廷一年财政不过区区两千万两,光是李柷和朱友能赚的私房钱在开元柜坊现金流就已经达到了八九百万两。

若是加上二人投资,像是钢铁、玻璃、粮、油、布、茶等等行业固定资产加起来,二人的家产顶大唐十年税收总收入,妥妥的富可敌国。

满清有个大贪官和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大唐有个朱友能,不过朱友能的幕后老板是李柷。

没有人知道李柷私下多少财产,反正升任户部尚书的张文蔚知道,凡是朝廷缺钱的时候,李柷都会从私库拿出一大笔钱来倒贴。

比如兴建学堂,光是开元柜坊陆陆续续的投了数百万两银子进去了。这些都是以捐赠的名义,这也使得洛阳城学童都能上得起学。

人才的稀缺,逼着朝廷将科举,三年一考改为一年一考。

只有算科,改为秋季。

不同于以往,算科现在成了科举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李柷力排众议,说白了就是懒得跟那些脑袋似花生米大小的臣子们解释。秋季的算科,是朝廷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算科只是旁枝末节,根本没人注重。

偏偏李柷,他最注重的就是算科的考试。

明算科,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唐代设,用于选拔算学方面的专门人才。试《九章算经》三帖,《五经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周髀算经》、《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各一帖,《缀数》六帖,《缉古算经》四帖,并兼问大义。凡明数造术、辨明术理者为通,全通者及第。五代时废置不定。

李柷为什么偏偏注重算科呢,他倒不是为了选拔算学人才,而是他要找一些聪明才智之士。

与以往的算科不同,由李柷亲自出题。考的不是考生们的算经,而是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