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官员全部到齐后,早朝就开始了。
董太后当庭宣布,由荀攸担任荆州牧,再拜荀彧为尚书令。朝中诸位大臣静默了一瞬,然后一片哗然。各种议论纷纷不绝、犹如菜市场。
柳珩无视了那些人。
他从冕服的袍袖中拿出那道仔细收好的诏书,微笑着示意荀攸、荀彧上前接旨。
“陛下!不可!”一道声音大声地喊叫起来。
柳珩定睛一看,原来是袁绍。
他心中冷笑,大概是家世渊源毫不输人的荀家崛起,会影响到袁家的地位吧。
他冷眼看着下面百官。
大将军何进倒是沉得住气。荆州牧倒也罢,提前和他说过。只是这个尚书令的任命他并不知情。虽然眼中也带着疑惑,但也没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董太后那边的董重等人也没有做声,沉默地站在那里。
其余三公皆眼观鼻、鼻观心。
以他们那高贵的身份,自然不用亲自下场。有门生故吏出来说话就行了。君不见,头一个站出来的,就是太傅袁隗的侄子么?
“有何不可?”柳珩慢条斯理地问道。
“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岂可派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担任?”袁绍气愤地问道。
“先帝去岁确立州牧制度,采纳了汉室宗亲刘君郎的谏言。”
柳珩莞尔一笑,毫不犹豫地怼了过去,“朕尤记当年,刘君郎曾曰,‘政治衰缺,王室多故。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先帝亦十分赞同。可见州牧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需奉公克己,管理好一州。益州牧刘君郎亦非武将。袁卿何故认为,文人不能担任州牧?”
袁绍顿了一下,面上有点尴尬,不知如何反驳。
柳珩瞧他果然如传闻中一般反应慢,不由心下哂笑。
“陛下,我观袁校尉的意思约是,作为州牧,能文能武,更为善莫大焉。”有一道声音在袁绍身后响起,语调沉稳、不卑不亢。
柳珩循声望去。
只见那人站立在袁绍身后,虽然身形矮小,细眼长髯,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他心中不由狂跳起来,这人十有八九就是曹老板!
“这位卿家是?” 柳珩强自镇定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