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珩与文叔出了芥子空间, 正赶上小黄门前来叫门。
此时, 已经看不见文叔了。
昨日那袖手旁观他挨打的小黄门,见到他依然有些战战兢兢。看他已经穿戴好了大汉天子的全部冠冕,还愣怔了一下。
东方已露出鱼肚白, 天色已然不早。
柳珩也懒得再搭理小黄门, 于是自顾自地出门, 穿过复道,朝着南宫的正殿、崇德殿走去。
其实对于这次上朝,他并不像昨晚嘴上说的那般不情愿。
内心其实还颇为期待的。
因为,这可是荀彧作为大汉的尚书令、第一次上朝的日子。那风骨一生的翩翩君子,不再湮没于泱泱朝臣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而是……站在离他更近的地方。
想到这点, 他内心更是涌起一股激动, 简直压抑不住心跳。
以前查阅资料时, 他就对这个在三国史上留下一笔浓重彩墨的人物、很是心驰神往。随着查阅的不断深入, 柳珩更是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荀彧粉。
荀彧是三国无数谋士中, 唯一被称为“王佐之才”, 用尽一生来诠释“君子”二字的人。
《三国志荀彧传》的原文是,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 未能充其志也。”其后半句的大意是, 他虽有明察鉴识、先知先觉的才能, 却正因看出曹老板有篡汉的苗头, 因而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也不再有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最后,“态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当初柳珩在读到这句之时,直接就掩卷泪奔了。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荀彧平静而决然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回忆到这里,柳珩的心绪有些起伏。
作为首席谋士,他呕心沥血、半生追随曹老板建功立业,却以这样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收场。
荀彧自己身为君子,便没料到曹老板是渐进式篡汉。在匡扶汉室这个重大问题上,曹老板渐渐有了自己的小算盘。这才是荀彧一生悲剧的根源。
柳珩再次加快了步伐,一路匆匆,居然赶在了董太后之前到达了崇德殿。
他绝不会让这个悲剧再次发生。
反正已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若让他在自己的生命和荀彧之间选择,他一定毫不迟疑地选择让荀彧活下来。就算是困在皇宫里举步艰难,就算是挨骂挨打,就算是冒着风险,也是值得的。
但他自身力量太过弱小,但愿文叔能够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