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的明令下,各公社、大队纷纷展开了除蝗虫行动,红旗公社为了鼓励社员们抓蝗虫、挖掘蝗虫卵,甚至还发布悬赏。
两斤蝗虫或者两百粒蝗虫卵换一尺布票……而长到这个季节的蝗虫,个头都不小,一般个头的蝗虫五十只左右就有一斤,大的不用四十只便有一斤。
各生产队也纷纷配合,尤其周诚志和去年抓老奸儿的态度完全不同,去年夏季抵抗,今年却积极配合。
毕竟老奸儿吃不了多少粮食,可这蚂蚱要是成灾,一大片庄稼不够它们啃的呢。
所以他也提出了奖励措施,一斤蝗虫四工分,鼓励老人孩子们去拿蝗虫掘蝗虫卵,甚至只留男人们去砍玉米秸让已经掰完玉米的妇女也去掘蝗虫卵。不过先锋大队的社员们在自己队抓不到什么蝗虫,只能掘地找蝗虫卵,要么就去外面大队抓,因为他们大队的虫子早就被莫茹抓了喂鸡。
在布票和工分的刺激下,社员们于秋收间隙纷纷张网捕捉,或者掘地挖蝗虫卵,一时间公社门前的广场上摆满了各生产队送来的蚂蚱。
在这其中最突出的自然还是莫茹,干部们都说这一次先锋大队的棉花劳模,抓蝗虫又立奇功,每次送来的蝗虫有三十斤,一个人顶人家生产队还多!
因为这,全公社都轰动,上下大力宣传治虫劳模的事迹,让她传授治虫经验,做治虫报告。
社员们也纷纷传说棉花劳模除害拿蝗虫的事迹。
外队的社员们都以和劳模一起抓蚂蚱为荣。
“今日劳模来我们队抓蚂蚱了,哎呀,人家真能干,带着闺女、狗和公鸡呢,真不愧是劳模,有办法,那狗和公鸡也帮着刨坑挖蚂蚱籽呢!”
“真的假的,狗和公鸡还能帮忙?”
“要不说是劳模的,养的闺女不一样,那狗和公鸡也格外厉害,一刨一个准儿!”
莫茹都不好意思听。
这一次时间紧迫,她抓蝗虫没有找家人打掩护,这个和浇地不一样,反正自己收别人也不知道,她不怕白天被人看见。所以家里男人还是去秋收,丁兰英看蘑菇大棚,张够在家里坐月子,她就带着闺女出来抓蚂蚱。
周七七不肯丢下八八和九九,一并带着,好坏的也能帮点忙。
哪里知道在别人眼里简直就成了奇景儿!
当然,有人佩服就有人嫉妒眼红,说酸话,甚至有人憎恨莫茹去他们大队抓蝗虫抢了他们的布票!毕竟抓了就能换布票啊,莫茹多抓一斤他们就少抓一斤呢。所以不少人也明里暗里地挤兑她,酸溜溜地说什么,
“哎呀,劳模已经有那么多布了,怎么还来抢我们这点?”
“就是啊,劳模还缺这块布头啊?看一个孩子都穿得那么鲜亮,连个补丁都没有!”
面对这样的质疑,莫茹根本没心思理睬,她得盯着自己熊闺女,免得作乱,还得把别人拿不到的蝗虫和蝗虫卵都给收了,免得虫害作乱。
看他们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她真的没必要和他们计较,不过她要是不拿那些蝗虫,他们一大群人一天拿两斤的速度,能拿多少?等它们都□□下卵,岂不是晚了?来年得多孵化多少蚂蚱出来?
再说,空间在身也没办法嘛,真的不是故意欺负他们啊,她每天至少收两三百斤,只交三十斤,真的非常低调啊。
绝大部分都被她送到养鸡场囤着喂鸡下蛋呢,毕竟鸡屁股是银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