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寒暄几句,问了邱父好,得知他去地委开会,要过阵子才回来。
邱母小声道:“整天开这个会那个会,也不知道忙啥,又说什么民主什么补课的,真是搞不懂。”
听她说这个,周明愈笑笑,“叔叔根红苗正,开会也不怕。”
邱母点点头,“反正还是小心些。”
周明愈知道她不是随便说的,自然感激她提醒,毕竟莫树杰还是中农呢。
他们把槐花撸下来,洗干净,沥干水分,然后拌上玉米面,再撒上盐和一点糖,然后铺在箅子上锅蒸。
开锅就熟,吃起来清甜可口。
邱母对莫茹道:“榆钱饭也好吃,就是榆树招虫子,咱们县城都没,你们那里应该多吧。”
莫茹道:“我们村里的基本都砍了,就我家还有一棵,现在都过季了,来年我们送一些给阿姨吃。”
“哎呀……”李女士不说了,心里却可惜,少不嘟囔几句却也不好多说什么,思想觉悟在那里呢。
莫茹和周明愈跟着傅臻去厨房给傅蓉打招呼,然后周明愈去外面帮着撸槐花,莫茹则要帮着做饭。
傅蓉不让莫茹沾手,“臻臻,你陪莫茹去外面说话,这里煤炉呛人,一会儿就好。”
莫茹跟着傅臻叫二姐,“二姐,咱们这煤球和炉子要怎么买啊?”
傅蓉道:“炉子不费事儿,去铁铺打一个,就是这个煤球麻烦,今年也统购统销了,都要凭本送,一个人一月几斤都有数。”
莫茹就看了看,炉子是生铁炉子,还能通烟囱出去,只是这煤球一个个跟鸡蛋似的,却不是她以为的蜂窝煤。
她隐约记得周明愈说这时候应该有蜂窝煤呢。
傅臻以为莫茹稀罕这东西,就道:“你们造纸厂不是能申请煤吗?让我姐夫帮你弄个炉子,冬天就能在屋里生炉子,省事得很。”
莫茹就问怎么没有蜂窝煤。
傅臻不懂这些柴米油盐的事情,傅蓉道:“有的,从地区过来的,去年说咱们县城也煤球改蜂窝煤,就是机器不好进,人工太慢,估计来年差不多吧。”
要手工撮蜂窝煤的确太慢,莫茹就没再问。
过了一会儿邱云回来,把莫茹买的东西也给带回来,还拿了两瓶本县酒厂的高粱酒,让周明愈拿回去给老爹喝。
他道:“原本可以多买两瓶,现在紧张。”
这两年缺粮,酒厂一度要开不下去,不断地缩减规模。
周明愈笑道:“邱云哥,我们家里不喝酒,我爹说酒是粮食精,一滴酒就得一把粮食,他可舍不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