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乐也不负所望,没几天就嚷嚷着孩子们都难管,再也不肯去当老师,“这些熊孩子,还上什么学!”
于是张金乐退出,大队委托周明愈再去延请一位老师来。
两人就从公社请了一位老教师过来,成分不大好,生活有困难,但是教学水平很高,为人谦和也从来不主动搞事。
现在要开五年级,之前老师又不够,还得继续请,至少得五个老师才行。
虽然研究员师生离他们很近,不过两人也没想过有那么大脸要请人家来教小学,那不是大材小用么?请人家来是让人家继续本职工作的,可不是给他们打工的。
三位下乡的大夫也有本职工作。
所以,他们还得去外面请。
傅臻知道以后自动请缨,“你们不用担心这个,我帮你们请两个来。你们可有什么要求?”
周明愈道:“最好是年纪大一些的,教导小孩子也有耐心。”
年纪大的,有那些退休的,或者成分不好生活过得困难的,他们都可以请来,既能让人家舒服一些,自己村也能得益。
毕竟要是年轻有为的老师,他们乡下也请不来,人家都爱去城里吃供应粮,再不济去公社也好啊。
傅臻笑道:“包在我身上,明儿回去一趟看看,保管给你们请两个老先生来。”
周明愈和莫茹也有打算的,其实老师不用愁,等老年下乡的青年多了,高中生肯定也有,请几个当老师也很好的。
但是好的老师不怕多嘛。
尤其如果能请来那些高中生的老师,那不是更好?
傅臻是个行动派,头天跟两人说了,第二天一早就骑着莫茹的自行车去县里,直奔她的两位老师家里去了。
她当年的高中班主任单开来,教物理,妻子吕明霞教历史,两人是省城师范大学的同学,后来在县城高中教学多年。
请两位老先生过来,单开来可以当校长,吕明霞当教务主任,两人再兼任老师,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语文,顺便还可以把自然课也加上,还能在课余给孩子们讲讲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有意思的知识。
两位老教师如今境况不是很好,尤其城里也要复课闹。。,倒是还是要挨整。
所以傅臻就直接找到他们,开门见山地建议他们跟学校申请下乡支农。
两位老先生为了子女好,主动跟子女划清界限,这会儿也没有什么牵挂。
如果能到乡下平和的环境去,于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
两位老先生也看得通透,立刻就答应,说收拾一下行李,再跟学校申请下乡支农。
傅臻回来跟周明愈和莫茹一说,两人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