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
最惊呆的还是麦卡锡,这位外国友人怔愣了差不多30秒,忽然跑到张越旁边,粗暴的将他推开后,亲自又将《咏雪》录入一遍。
很快,大屏幕上再次显示出得分:93!
机器没有问题。
麦卡锡整个人瞬间仿佛魔怔了一般,口中喃喃自语,仿佛遇到了最难以置信的事。
旁边张越先是试图小声提醒他,发现无果后,只得拉着他的肩膀猛烈摇晃。
好半天,麦先生才缓缓回过神。
不过麦卡锡根本看都不看张越一眼,他以最快的速度站到孔孟面前:“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你给这首诗施加了什么魔法?”
孔孟闻言连忙摆手:“麦先生,话千万不能算说,我可是最正常的正常人,怎可能会什么魔法?
至于这首诗,我想以你对诗的理解,再结合【诗歌评分器】的工作原理,应该能看明白一点吧?”
说着,孔孟解释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诗歌评分器】评价诗歌的原理应该是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韵律,二是意境。
这首《咏雪》诗,只要稍懂一点诗歌的人,都能判断出它文字使用上的拙劣。
不过若你抛去文字只看韵律和意境,是不是又觉得音韵合辙,美不胜收?”
说完,孔孟便不再言语,他知道麦卡锡需要时间去思考和消化。
五分钟后,麦卡锡猛然一拍巴掌,大叫道:“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说着,他喃喃道:“怪不得我发明【诗歌评分器】时,虽经过千百次试验确定没问题,但还是隐隐觉得漏了什么。哎,这机器再好,和人比还是有差距啊!”
然后他紧紧拉住孔孟的手,语气诚恳:“孔老师,谢谢你,真的非常感谢。
没想到你随便写首诗,竟然解开了我之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虑,不愧是李老先生看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