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流程,同样的套路,这位女同学在答过6道题后也败下阵来。
不过她虽答了六道题,但只对了1道,和刚才厚眼镜片少年区别不大。
该同学再次将厚眼镜片少年的行为重复一遍:买书,请孔孟签名,然后黯然离开。
接着是第3、4、5、6位同学,大家陆续上台,结果最多一个也只坚持到11题,和原来的一人独得百万的想法大相径庭。
所以,从第4位学生开始,每当有人答对题目,都会获得极其热烈的掌声。
非同一般的热闹,也吸引了其他来新华书店闲逛的客人。
结果前面的人不想走,后面的人不愿离开,时间一长,就造成了人挨人人挤人的现象。
于是整个五楼的气氛,直接被推向高潮。
见时机差不多,甄铁汉摆手笑道:“各位,感谢大家能来参加我们10年必刷题的签售会。
相信有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例子,大家都明白一个现象,即思维和兴趣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
兴趣就不说了,所有人都明白,我给大家谈谈思维。
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每年高考,必然有一部分学生超常发挥,另一部分学生发挥失常,且数量绝对不少。
很多老师都觉得非常奇怪,他们将这种情况认定为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可事实呢?真的全是心里问题吗?
为此,我做过一个调查,采访了上千名去年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的考生。
大家猜猜是什么结果?
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样。
这一千人中,只有178个人表示,他们考试过程比较紧张,因为紧张严重影响发挥的,更不到50人。
剩下800多人,他们对高考题的看法也分成了两种。
第一种是觉得这些题做着都非常顺畅,比平时模拟简单多了。
第二种是这些题他们感觉十分别扭,明明看着好像不难,可就是想不通,像被什么卡住一样。
当我知道了这种结果后也十分奇怪,于是我特意把高考题和平时用题进行对比研究。
然后我发现一个问题,考生平时练习的模拟题都是被做了无数遍的旧题,即使没有做过,解题方法和思路也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