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之间,孔孟就打开三个缺口,导致四人临时组建的围堵联盟直接宣布失败。
对面舞台,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讲获得者神色讪讪。
其实刚才四人商议围堵孔孟时,他的表现最为佛系。
老先生只是不想做出头鸟,才没有出言反对。
结果没想到,事到临头,他自己却成了最大反派。
见此,孔孟轻轻一笑,走到对方展台前,拿起一本书道:
“莫老先生在乡土文学方面的造诣,我可一直十分佩服。不知能否有幸请你给我签个名?”
孔孟手中的这本书名字叫《知了》。
没错!
虽然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但面前的莫语老先生和前世的莫言,并不是同一个人。
见到孔孟的动作,莫语先是一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他拿起笔,在书上笔走龙蛇的签好自己名字,然后道:“谦虚谨慎,不骄不馁,孔老师虽然年轻,却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老师。”
两人一唱一合间,也算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意思既然传达过去,孔孟朝对方点点头,正准备回到自己展台,却听莫语直接道:
“孔老师,我写书这么多年,心里一直有个困惑,不知你能否帮我解答?”
孔孟点头道:“莫老先生有话直说,我一定知无不言。”
莫语道:“说句接地气的话,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孔老师同样算半个文学工作者。
我们为了文学耗尽毕生心血,但这东西却不像科学那样,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
那么,文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孔孟一愣,他万万没想到,对方问的竟是这个问题。
沉吟片刻,孔孟道:“文学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我始终认为,文学的意义,正是因为它没有意义。”
“文学的意义,正是因为它没有意义……”将这句话默念好几遍,早就万物不萦绕于心的莫语,一时间不由呆了。
见莫老先生神神叨叨的样子,孔孟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