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重生之完美未来> 第五十五章 两难的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五章 两难的选择(2 / 3)

凯文费奇沉思了一下,对赵浮生笑着说道。

华夏人讲究买卖不成仁义在,美国人虽然不讲究这个,但凯文费奇觉得,如果想要这个东方的富豪心甘情愿的出资帮助漫威,自己需要向他展示漫威的底蕴。

赵浮生对此倒是欣然同意。

事实上,他对于漫威也很感兴趣,毕竟前世他还是看过不少漫威电影的,尤其钟情于寡姐。

于是,凯文费奇专门安排了自己的助理,带着赵浮生一行人参观了漫威总部。

通过参观,赵浮生这才知道,漫威的创立者是出版商马丁古德曼,古德曼早先致力于创办通俗杂志,题材涵盖西部故事、侦探、冒险和科幻等许多方面。到1938年,他决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新奇,华丽,还要有引人入胜的激烈场面——漫画正是这样的东西。尽管当时dc漫画公司已经抢得了先机,推出了两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侠,不过凭借新奇的点子和精彩的创意,漫威还是独辟蹊径,创造出了令人难忘的新角色。

在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岁的斯坦利莱伯加入了漫威。但同他的本名相比,他的笔名更加知名——斯坦李。作为编辑和主要作者,他不仅创造了百分之八十的漫威知名角色,也伴随漫威公司历经了六十多年的沧桑。可以说,是斯坦李真正创造了漫威的奇迹,他也因此被称为美国漫画界的龙头老大。

对于这位老爷子,赵浮生倒是印象深刻,因为他总是喜欢在漫威电影当中客串出演。

不但如此,斯坦李还发明了一种创作方式。

简单来说,首先,编剧和编辑讨论,提出故事梗概和大纲。然后,画家接到大纲后,决定故事的步调和重心,画成指定页数的漫画。

紧接着,编剧拿到画家铅笔稿后,以其作为指导,撰写最终的剧本,包括人物对话和标题。最后,进行描字、墨线和上色的工序。

这种做法相当于编剧们只提供创意,由画家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进行创作,然后编剧再来“看图说话”,减弱了编剧的劳动,而增加了画家的工作,所以同漫威编剧们配合的画家们就尤为重要。

“漫威好厉害!”

这是参观完整个公司之后,谭凯旋和董晨曦等人共同的认知。

在他们看来,一家漫画公司能够发展到这种程度,绝对堪称妖孽,和漫威相比起来,无论是华夏还是港岛,甚至东瀛那边的漫画公司,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赵浮生笑了笑,却没有说什么。

在他看来,其实这很正常。

华夏且不必说,漫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港岛那边的发展,也就是《龙虎门》、《古惑仔》之类的东西。

东瀛那边,除了把漫画改编成动画片,在电影改编方面,做的还不够多。

唯有美利坚,是真正把漫画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

在漫威的漫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门:蜘蛛侠跑去和绿巨人战斗,金刚狼和美国队长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妇。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画,但只要属于同一公司,就都是一个“世界”里的人物。

所谓世界,—般就是同一公司的角色在漫画中所生活的庞大、复杂的“世界”。在同一世界里的人物虽然有各自的主打漫画,这些漫画包括但不限于英雄漫画,但互相之间有所关联,并可以发生互动。

“世界”概念的重要性,就是保证同一公司出品的漫画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连续性。假如一个事件在一本书里犮生,那么同一世界里的所有人物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这种做法有它的好处,就是故事有连续性,虽然是不同的编剧和画家共同创作,但大家都在同一个大背景下,所以不会乱;但也有缺点,那就是面对浩如烟海的背景剧情,一个新读者很难明白来龙去脉,也不太可能去把几十年的漫画都补习一遍。因此,美国漫画界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境地:新读者越来越少,漫画店越来越小众。

所以,他们开始把漫画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用来扩展新的观众,扩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