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音叮叮咚咚,好半天也不消停,最后郑姚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将铃声改成了静音,这才感觉安静了一点。
一边指挥工人工作,郑姚一边细细翻看起来。
她阅读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都说少了。
基本上眨眼的功夫她就将一封密密麻麻的邮件给看完了。
……这样真的能明白上面都写了什么么?
魏老等人欲言又止,但一想到郑姚修雁兴楼的时候,连图纸都不需要,渐渐的,也就不打算去提醒了。
花了三五分钟的功夫,浏览了差不多十七八份邮件,其中事情有大有小,有郑姚能解决的,有郑姚暂时解决不了,但仔细研究一下大概率能行的,还有一些彻底没救的,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该消失还是要消失的。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郑姚发现,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的基础似乎不怎么好。
一些基础常识类的都会弄错,就像是盖房子,根基都没打对,后续自然要塌,或者是一开始的解题思路都是错的,之后就只能越想越乱。
然而郑姚却忘了,一些在她看来常识性的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说却是难如登天。
几百年几千年期间,战乱频发,历史有时候都会出现断层,更别说更加低调的有关于古代建筑学的书籍和资料了。
能毁的基本上都被毁掉了,这还是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之后,逐渐又捡回来了一些,情况才不至于特别糟糕。
而且这些专家的水平并不差,要是差了,他们也当不了专家。
随便一个拿到古代,那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就是他们比较的对象太强,以至于魏老他们显得有些相形见绌,变得不那么出彩了。
但凡现在留下的古楼古建筑,绝大多数都是传世名作,稍差一点的,要么是朽掉了,要么是塌了,压根保存不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机会让现代的人见到。
这也就衍生出了一个新的问题,眼下这些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无一不是名家巨匠之作,你让普通高手来修,高手也觉得很为难啊!
但又不能放着不管,所以这大概就是一些建筑越修越没有古味儿、越修越偏向现代化的原因了。
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真的做不到啊!
从大欽到如今,整整两千多年时间里,建筑学也在不停的变化、进步着,郑姚虽然做不到全部都懂,全部都会,但一些基础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当初也是在墨家钜子和公输家那里打探过情报…啊不,以学生身份进修过的人。
如果不是家族冤屈未能平反,欽王那里还需要她,最后郑姚说不定还真能混个钜子当当。
可见当时卧底期间她已经接触到了墨家和公输家的核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