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39章 徽州老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徽州老汉(5 / 5)

老程还是不愿意,侯知县就忍不住骂了他一顿,什么“食肉麋、饱糟醴,无用之匹夫”

程宗猷一把年纪,老脸挂不住,终于出山了。

“父子兄弟并带其家丁八十人,自携粮饷赴军门从戎,以所创强弩及刀枪诸法日夜训练官兵,颇见成效。”

天津巡抚李邦华说,程家子弟虽八十人,但可当数千之用,极为推崇。他上报朝廷后,天启帝下圣旨答以义勇可嘉等语。

天启四年,李邦华抵京。时朝中传言,李邦华和正在赶来的孙承宗要于万寿节朝见皇上时“清君侧”。

天启皇帝立刻勒令孙承宗返回驻地,李邦华见机不妙则请病假回家,后来被罢官。

在天津军营效力的程宗猷一看这情况,也就回家了。不过他侄子程子颐继续当官,并且屡次升迁。

崇祯元年李邦华起复,先为工部右侍郎,后任兵部右侍郎,协理军政。当时程子颐协助设计了一款“工部刀”。

“工部刀”被程子颐称为朴刀。

“其朴刀用法,与单刀同,然撩劈之势大于单刀,故军伍中不可少也。余昔所造者,无剑脊,砍去偏软,若厚又难运用。故今制如倭刀样,亦起剑脊,但刀不宜太阔,今绘刀式于后。其用法照后单刀图势用之,故不重赘。”

“工部刀”是双刃大刀,应当是专为破后金重甲所研制。

自万历年后,明军军政日益败坏,军械当然也不能幸免,品质一路下滑。但是崇祯年的“工部刀”却异常精良。

刀身通体都由两片皮铁夹刃铁的夹钢造法,且那两片皮铁由两种不同的钢材折叠打造而成,因此成品有非常明显的团花。而它刀身上那种特殊的异形清根,做起来也相当费工。再就是它双面开刃、全身起镐线的作法,使得锻打和研磨很费劲。就不提刃尖也需要开刃了这种刀三面开刃,在制式雁翎刀形制中甚至可以说是仅见。

流传到后世的“工部刀”几乎都无太大锈蚀,可见其品质。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兵破关南下。程子颐受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之命,以游击身份率军北上抗鞑。兵至涿州一带,后金已退出关外。而守卫京师的李邦华因故再次被罢官。人走政歇,“工部刀”也就停工了。

崇祯五年,程子颐出版一书。书前四个序言分别为李邦华、侯安国、毕懋康、金凤文所作。

李邦华不用说了此时侯知县已经升到了山东右布政使毕懋康做过兵部侍郎,还是火器专家,有书金凤文大概是个出版商。

程子颐将来会是太子东宫属官,任都指挥佥事。

做为一个江湖出身的武人,程子颐如果没点真本事能升到高位?还能被那些大牛看重?

程子颐是幸运的。因为九成九的民间武术家已经被历史长河所淹没,有些仅有个名字,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以至连一点痕迹也无从寻觅了。

至于,或许比程子颐更厉害的程宗猷,他已经是七十岁的老汉了,做不做官的也不在乎。他原本就不想出山。

那程老汉为啥跑到了郑王府?

或许经商路过,或许跟着和尚来的,或许听说了武林大会管他呢,反正他就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