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六百八十七章 活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七章 活着(2 / 4)

张一谋听着也笑了,脸上的褶子更多,赶紧起身拿起放在墙边的包,而后从里面拿出来了一摞稿纸,递给了易青。

“易总!您看看这个。”

易青见状,不禁好奇,张一谋这显然是有备而来啊。

这是算准了自己对他这个新晋柏林金熊肯定感兴趣了。

这······难道是剧本?

接过一看,只是粗略装订过的稿纸封面上就俩大字一一活着。

卧槽!

翻开看了两页,果然,这是于华《活着》的手稿。

抬头看了张一谋一眼,这么牛掰啊,连人家的手稿都拿来了。

这得是多大的信任。

只是这才89年初,张一谋现在就计划着改编这个了?

易青要是没记错的话,于华的著作《活着》初版是在1993年,随后94年就被张一谋拿走改编成了电影。

要说张一谋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除了让他捧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红高粱》之外,那肯定就是《活着》了。

这个戏最终让葛尤加冕了戛纳影帝。

如果说,《红高粱》表现出了一种悲壮,浪漫的话,《活着》这部电影则是纯粹的对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人性分析了。

易青前世在看过电影之后,后来也看过于华的原著,和电影一样,于华用了一种非常悲凉而平静的笔锋,描绘出了一家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清清楚楚的告诉每一个读者,在那种困苦的生活环境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不屈服的姿态。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从败家的地主少爷到演皮影谋生,再到被拉去做壮丁,生之艰辛,可见一斑,在那个年代,人的命运完全不能由自己掌握,犹如一叶浮萍,在大时代的洪流中翻滚。

败家气死父亲,母亲又在无尽的守望中含恨辞世,妻子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长大,原以为一家人总算可以过上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原来却也只是一场空。

福贵一辈子好像一直在不停的经历着身边人的离去,对于与至亲生离死别的悲伤,唯有默默承受,岁月的变迁,渐渐磨平了苦难的痕迹,像牲口那样的活着,其实就是活着的意义。

中国的几代人,其实都是在这苦难的环境中,坚强的活着,不埋怨也不消沉。

故事对于时代的淡淡讽刺,实则告诉人们,那本人们早以为翻烂的时代的大书,其实还没有真正展开,而在这之中,个人命运仅如蝼蚁。

福贵这个形象是那一辈人的缩影,他们从那样的年代走过来,仍然只是平凡地生活在现实之中,他们四十年的生命历程见证了几度动.乱变迁,见证了一个全民的疯狂年代,被动的接受着不断变化的个人属性,纵使生活夹杂着艰辛与泪水,依然勇敢的接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