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连连点头,拍手大赞。
他回过头来,盯着孔融、祢衡道:“大公子的青苗之法,如何?”
二人虽然只听了这么几句,可已经明白了其中精要。
即,以府库之有余,补百姓之不足。
等百姓补足之后,再还只与府库。
“你说的简单,那秋收以后,百姓仍是还不上呢?”祢衡质问道。
曹昂不急不躁,缓缓言道:“放出去粮米青苗,他们还不上,我们可以放宽年限。一年还不上,放三年;三年还不上,放五年;五年还不上,我们放三十年。”
“一百石,一年之内还清,收十石利;三年还清,收三十石利;五年还清,收五十石利;三十年还清,收一百石利。若是一家农户,三十年仍还不清一百石米,这就不是农户的错了,这必然是我们的错了。”
许都百姓,每家每户可耕种的面积,大约在五十亩往上。
五十亩的产量,每个季度在二百石左右。
只要不是荒年,每年总能产个几百石。
若是一户农家好几年仍还不清几十石米,那是赋税苛捐的问题,应予以整改。
这个道理,曹昂懂,曹操懂,孔融与祢衡也懂。
二人沉默良久,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过了片刻,祢衡忽然抬起头,盯着程阳问道:“程公子,这是你的主意吧?”
程阳呵呵笑了笑,“算是吧,也多亏了大公子与荀彧几位老臣。”
祢衡缓缓点了点头,“难怪你一直窝在庄园里,外人都说,你在学做村夫,养狗养鸭,实际上,你却在这里供养万民。”
“好,果然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