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假周勤只能憋屈地开口:“黎公子说得对,确实是我求学若渴,失了分寸。”
“无妨,周公子寒窗苦读,为的也是报效朝廷,若真有疑难问题,可去国子监广文馆,那里多的是名师大儒,必能替周公子答疑解惑。”黎望听到满意的回答,说出来的话却依然戳人肺管子。
及至仆人来说包公与老爷已经谈完正事准备离开,黎望才与假周勤道别,施施然出了丞相府。置于假周勤,他却是不大担心的,毕竟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倘若假周勤还厚着脸皮上门,那他大可再上门‘劝导一番’,名头都是现成的。
“知常觉得此人如何?”
黎望一听,答得也相当直白:“是个当权臣的料子。”
包公便忍不住道:“狂妄,他一个行凶犯案之人,哪里堪当天下表率的官员!”
……行吧,黎望默默听训。
“不过你说得也不无道理,王丞相与本府提起他,也是多有称赞,言其才气斐然,又勤奋努力,他日必成大器,甚至已有将女儿下嫁的意愿。”包公原本不想跟老友挑明,但一听事关世侄女未来的幸福,当也不再隐瞒,将两个周勤的案子告知王丞相。
黎望一听包公这般叙述,就明白了:“大人的意思,是怕此案传扬出去后,会有人因此攻讦王丞相识人不清、竟将鱼目当珍珠?”
这小子果真通透,包公也不隐瞒,直点了点头:“不错,王丞相是本府多年好友,他于大宋有大功,如今到了致仕的年龄,闹出这等事,官家也是不想看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周勤已经醒来,包公还是选择暗中办案的缘故。
黎望一听,就拱手道:“若是为这个,方才知常无状,借了大人的名头敲打了一番那周假进士。”
这称呼,还挺贴切,不过包公是个周正人,不随便调侃他人,便只问:“你说了什么?”
黎望就简单叙述了一下,然后就向包公告罪,不该胡乱私自行事。
包公听完,久久没有发声,许久才道:“知常真的无意朝堂出仕吗?”
……这问题,就很突然。
黎望很想装傻,但包公多通透的人啊,当即就道:“你我如今不在公堂,你唤我一声世叔也是使得的,你天赋出众,却囿于身体原因耽搁至今,如今有叶老先生调理身体,何不顺心意走一回?”
瞧瞧这高情商的劝人做官语录,黎望只觉得亚历山大,顶着包公和蔼慈祥的目光,他只能开口:“小侄会好好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