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楚玄玉不来了,陛下让她等着,她就在中书省的日子过的无聊、平静。</p>
既被打发看卷宗,他便老老实实的日日翻阅,看的极仔细,逢到不懂的地方便找机会请教。</p>
一段时间下来,诸人对这安安静静谦虚守礼的纳澜印象不错,更兼他提问往往能切到点子上,渐渐的观感大为好转。</p>
纳澜再接再厉,姿态又放低,简直叫人没法拒绝她了。</p>
于是,她被安排了一些整理文书的活儿,作为起步,纳澜表示很满意。</p>
这一天,纳澜照例分门别类整理着成堆的折子,有些需要供御览决策,有些则已经朱批待下发。</p>
理着理着,她对着手里的一本折子发起呆来,又从另一堆里找出一本,放到一起再比了比,秀气的眉微微皱起。</p>
“中书大人。”纳澜抱着两本折子又去请教了,“此处有些不太明白,能否请大人指点一二”</p>
“不敢,公主请说。”中书令很客气。</p>
“当初沽州旱灾,月</p>
余光景便饿殍上千,齐州灾民流沛,周边地界各接收安顿万余,朝廷分别都有赈济。如今,长洲府为灾后重整民生及抢种秋粮一事求朝廷拨款,这丁口却是按原本的在册数目来报的……”</p>
一来一去,就是数万两白银的差额。</p>
中书省思索便立刻明白了其中关节,面色凝重起来,冲纳澜一揖道:“谢公主指点。”</p>
纳澜慌忙回礼:“不敢,大人莫怪澜儿犯错添乱就好。”</p>
中书大人带着两本折子去向中书令汇报去了,纳澜继续埋头看书,一种叫做责任感和成就感的东西在悄悄萌芽。</p>
没两日,就传出消息,长洲府被申饰了,折子也被驳回,勒令限期重核。</p>
这些与纳澜的日子却是没什么关系,她依旧每日勤勤恳恳去中书省点卯,埋头做事,低调做人,与同事们的关系也日渐融洽。</p>
这日午后,整理归类完一大摞文书的纳澜趁无人注意。她偷偷伸了个懒腰,摸过面前茶盏,就着温吞水喝了一大口。</p>
这枫露茶已沏到第三道水,虽然半凉却依然清香满口,她满足的低低唔了一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