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贞观天子> 第七十四章 试点摊丁入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试点摊丁入亩(2 / 4)

现在大唐建立不过十几年,均田制运行完好,朝廷手中有余田,百姓人口因为隋末天下大乱损耗及大,是故一切都能维持稳定。甚至世家现在也不敢肆意兼并土地,一切都很顺利。

但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呢?

把这个隐患留给后人解决?

相信后人的智慧?

后人怎么那么倒霉,好事没他们的份,净给他们留下烂摊子?

而且,李智云很清楚,这个东西,只能他来强制推行,否则后世之君,根本没有那个底气和实力去搞摊丁入亩。

因为他们没那个能力!

说的难听点,干掉世家也好,搞摊丁入亩也好,除了他和先帝,后世的君主,除非是那种吊炸天,智商点满的存在,否则一旦搞这个东西,他只会引起世家造反。

纵观历史,有几个中兴之主?

也许,有人会觉得中兴之主还是不少的。

但是在李智云看来,那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顶多给王朝续命几十年,根本无法彻底改变王朝颓势。

那不叫中兴,那叫苟延残喘。

按照封建王朝曲线图理论,从王朝建立,到一百年左右为止,这个阶段是整体走上坡路的,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王朝是兴兴向荣,一直变强的。即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政通人和。

少数智障王朝不算,这里只算正常王朝。

而在一百年后,便会开始下降。有的王朝,会下降的慢一点,有得王朝则会瞬间直线下降。

这个时候,出现中兴之主,会在下降的坡度上,出现一个小小的回升曲线,不过很快又会陡然下滑。

而没有中兴之主的,则会直接触地暴毙。

在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唐朝的衰亡是从贞观之治开始。有没有道理?

不知道,这里只说部分观点。

首先是租庸调制度。

你以为这是李渊首创?

错!

这玩意是北魏租调制变形罢了,根本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为了配合均田制的实行。

而李渊、李世民,两代马上皇帝,拥有巨大的权柄,以他们的见识,难道看不明白租庸调制度的问题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